破局‘二次创作’短视频争议:探索共赢之路,避免零和博弈陷阱
漫画/高岳
在互联网技术的浪潮中,短视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以影视剧为素材的“二次创作”短视频更是迅速走红,成为网络空间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。从“X分钟看完一部电影”的快捷浏览,到“林黛玉倒拔垂杨柳”等创意改编,这些短视频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意,为观众带来了新鲜多样的视觉享受。
然而,随着“二次创作”短视频的兴起,其背后的法律争议也日益凸显。今年4月,有UP主因上传影视剧cut视频被索赔10万元,类似的版权纠纷屡见不鲜。如何在保护知识产权与鼓励创作创新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,成为了社会各界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支持者认为,“二次创作”是创意的碰撞与融合,为原作品带来了全新的解读视角。然而,反对者则强调原创作品的版权保护,认为未经授权的“二次创作”是对原创作者劳动成果的侵犯,严重损害了其合法权益。
面对这一争议,法律界人士指出,当前法律对“二次创作”的具体形式和内容缺乏明确规定,导致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。同时,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匿名性也增加了侵权行为的认定难度。
为了破解这一难题,多地法院已对“二次创作”短视频侵权案件作出判决,彰显了法律对独创性保护的重视。此外,国家版权局等部门也连续多年开展专项行动,对短视频著作权侵权问题进行整治。
然而,治理“二次创作”短视频侵权并非一蹴而就。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许春明建议,影视剧版权方和短视频平台应从利益平衡和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,寻求合作共赢的模式。例如,平台可以与版权方合作建立正版作品数据库,为“二次创作”提供合法的素材来源,同时降低法律风险。
此外,业内人士还呼吁建立短视频市场信用体系,通过集体管理、开放许可、平台一揽子许可等方式,为“二次创作”短视频涉嫌侵权问题提供解决方案。这样不仅能有效遏制侵权行为,还能激发创作者的积极性,推动短视频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总之,“二次创作”短视频的争议与治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。只有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,积极探索合作共赢的模式,才能避免陷入零和博弈的陷阱,实现创作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。
声明:本文图片、文字、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,建议谨慎参考,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!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做删除处理,谢谢。